燃料特性对锅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着火的难易、燃烧的稳定性、结渣和黏结、成灰的特性及炉内灰的质量浓度分布、燃烧效率、污染物排放、受热面布置、破碎系统的选取、辅机的选用。
生物质生物质燃烧过程:首先是燃料颗粒得到高温床料的加热并干燥;然后是燃料热解及挥发分燃烧;接着是某些颗粒会发生膨胀和破碎;后是焦炭燃烧并伴随磨损现象。
生物质颗粒燃料特别易燃,挥发分燃烧在短时间内完成(约3s)。半焦燃烧主要阶段在燃料入炉后8~10s,半焦的基本燃尽需要45~50s,因此生物质在炉膛的燃烧过程和煤的燃烧过程在发生时间、燃烧历程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
1.灰分质量分数的影响
生物质需要大量的床料颗粒在循环回路中循环,使得热量分布更加均匀,传热更快,燃烧更充分。
①对燃烧的影响
灰分质量分数的增加使锅炉物料循环量增加,使炉膛燃烧温度下降,特别对采用中温分离的生物质锅炉尤为明显。采用中温分离的生物质生物质锅炉,一般情况下返料温度在620℃左右,而当含灰量大大增加时,会使返料温度低于550℃,从而使炉膛温度迅速降低,有时甚至造成炉膛灭火事故。
②对负荷的影响
烟气中灰分质量浓度对生物质锅炉炉膛的传热系数影响很大,当灰分质量浓度增加时,水冷壁的对流和辐射传热系数都将增加,因此灰分质量浓度作为调节负荷与床温的手段被广泛采用。
③对料层的影响
在生物质锅炉运行中维持床高的相对稳定十分重要。床层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流化质量,引起结焦。
④对尾部受热面布置的影响
燃料灰分质量分数影响烟气中飞灰质量浓度,从而影响尾部受热面的积灰和磨损。由于生物质颗粒燃料外带灰量的影响,使尾部省煤器积灰严重,因此省煤器结构由原来的错列布置改为顺列布置。
为了尽量减少燃料中灰分质量分数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当燃料含灰多时,一般采取放底渣的方式。当生物质颗粒燃料含灰少时,靠自身的灰量无法满足床料循环的要求,则在运行中一般需要添加床料。所加床料成为循环物料的主体,且应不易被磨损,如采用石英砂、河砂等。
2、灰成分的影响
秸秆灰750℃开始熔融,1000℃后熔融质量分数超过30%,1200℃彻底处于融化状态。灰的成分不同,则灰的熔点和烧结温度也不同,对流化床运行的结团、结渣和高温腐蚀的影响也不同,碳酸化、硫盐化产物易引起黏结,灰的硬度也不同。
秸秆具有很高的碱金属含量,燃尽后草灰中的钾与床料中的相互作用生成低熔点的化合物,因而容易在高温炉膛内结焦。在流态化燃烧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床层聚团和水冷壁及炉膛内受热面结焦等方面。床层聚团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熔融的生物质半焦或者灰颗粒黏附在床料颗粒之后降低了流化质量,导致局部流化不充分引起局部高温,高温又加剧了灰颗粒的熔融,从而强化了床料颗粒之间的黏结,使流化进一步恶化,终使流化失败。因此,作为燃用生物质的生物质锅炉,要解决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容易引起结团、结焦的问题。
对流受热面易形成高温黏结灰,积灰则是由生物质中易挥发物质(主要是碱金属盐)在高温下挥发进入气相后,与烟气、飞灰一起流过烟道和受热面(主要是过热器和再热器)等设备时,会通过一系列的气固相之间的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以不同的形态在对流受热面上发生凝结、黏附或者沉降。积灰容易产生高温碱金属腐蚀、锅炉尾部低温氯腐蚀和飞灰搭桥等问题,在锅炉设计和运行中须引起注意。